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30
    上一期   

    病例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病例报告
    成年骨性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固定矫治1例
    经典, 欧阳宁鹃, 房兵
    2024, 27(6):  445-456.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1
    摘要 ( 25 )   PDF(7226KB) ( 11 )  
    目的:本文介绍1例41岁女性患者骨性I类双颌前突的个性化舌侧固定矫治,联合骨皮质切开术,以实现安全有效的牙颌改建及面型改善。诊治经过:明确诊断及知情同意后,拟定$\begin{array}{l|l}4 & 4 \\\hline 4 & 4\end{array}$正畸拔牙方案,使用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设计横腭杆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排齐整平牙列后,实施上下颌骨皮质切开术加速前牙内收,精细调整。结果: 29个月结束治疗,患者侧貌明显改善,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𬌗覆盖正常。结论: 数字化舌侧固定矫治适用于骨性I类双颌前突错𬌗畸形病例,本病例基于舌侧矫治生物力学机制对牙弓进行有效三维控制,实现了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托槽隐形矫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伴偏颌1例
    赵婷婷, 杨学文, 花放, 贺红
    2024, 27(6):  457-467.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2
    摘要 ( 17 )   PDF(14141KB) ( 14 )  
    目的:本病例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的成年病例。诊治经过:经过治疗前资料分析与方案设计,与患者商量治疗方案,选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采用隐形矫治。术前正畸拔除$\begin{array}{l|l}65 & 58 \\ \hline 6 & 8 \end{array}$,上颌前牙内收去代偿,近移$\left. \frac{87}{87} \right|$代替$\left. \frac{76}{76} \right|$;正颌术式采用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术+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后正畸针对前牙深覆𬌗、下颌中线偏斜及后牙咬合进一步调整。结果: 患者治疗结束后侧貌为直面型,面部偏斜得到纠正,前牙覆𬌗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双侧尖牙、磨牙达到中性关系,上下中线与面中线对齐。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可有效治疗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病理性移位致咬合创伤1例
    朱子璐, 陈柳菁, 邢辰阳, 赵亦兵, 施捷, 杨瑞莉
    2024, 27(6):  468-478.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3
    摘要 ( 12 )   PDF(12584KB) ( 6 )  
    目的:探讨利用隐形矫治器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去除咬合创伤的临床治疗效果。诊治经过:53岁男性患者,重度慢性牙周炎,上下前牙散在间隙,前牙深覆𬌗、深覆盖,磨牙中性关系,尖牙近中关系;前牙反覆盖2mm;下前牙松动Ⅲ度。通过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利用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去除咬合创伤。结果: 该病例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去除咬合创伤,建立了稳定的咬合,改善侧貌,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隐形矫治器具有组牙支抗和分步移动的优势,有助于去除咬合创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矢状向引导型互阻式矫形技术在生长改良中的应用1例
    严子欣, 曹晔, 严斌, 刘璐玮
    2024, 27(6):  479-493.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4
    摘要 ( 12 )   PDF(10177KB) ( 1 )  
    目的:本文展示1例粘接式矢状向引导型互阻式矫形技术(sagittal-guidance Twin-block appliance,SGTB)于生长改良中的应用。诊治经过:在明确诊断且征得患者及家长同意后,对患者先采用粘接式SGTB导下颌向前、扩大上牙弓及初步排齐并内收上前牙,拆除SGTB后行固定矫治。结果: 矫治时间共22个月。治疗结束后下颌生长,结合牙性移动与牙槽骨改建,建立前牙正常覆𬌗、覆盖关系及磨牙中性关系,侧貌直。治疗3年半后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粘接式SGTB适用于颌面部生长发育高峰期尾声患者。对于错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者,当生长改良可能有益时可尝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骨性Ⅲ类伴偏颌矫治1例
    周升梅, 王兵
    2024, 27(6):  494-503.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5
    摘要 ( 17 )   PDF(8493KB) ( 5 )  
    目的:本文报道1例采用微种植钉辅助上颌骨性扩弓器及前方牵引技术并配合微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掩饰性矫治青少年重度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伴偏颌的患者。诊治经过:患者拒绝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遂进行正畸掩饰性治疗,分别通过上颌骨性扩弓器改善患者上颌骨横向不足,解除后牙颊倾,建立后牙覆盖,配合前方牵引促进上颌发育,使下颌后下旋转,配合微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列解除反𬌗,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结果: 治疗后尖牙、磨牙关系基本中性,上、下中线基本一致,牙根平行度好,患者及家属对矫治效果满意。结论: 在严格把控掩饰性治疗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弓及前方牵引纠正上颌骨横向及矢状向的发育不足,并配合远中移动下颌牙列解除反𬌗,建立中性尖磨牙关系,改善患者功能和美观,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氏Ⅲ类开𬌗伴高角拔牙矫治1例
    赵泽晴, 白玉兴, 谢贤聚, 张莉
    2024, 27(6):  504-515.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6
    摘要 ( 11 )   PDF(9787KB) ( 1 )  
    目的:本文报道1例高角安氏Ⅲ类大范围开𬌗病例的矫治。诊治经过:在明确诊断及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拔除$\begin{array}{l|l} 75 & 57 \\ \hline 4 & 4 \end{array}$并用阻生的$\begin{array}{l|l} 8 & 8 \\ \hline \end{array}$代替$\begin{array}{l|l} 7 & 7 \\ \hline \end{array}$。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牙,关闭开𬌗,调整磨牙关系,垂直牵引上颌第三磨牙。结果: 治疗后患者侧貌改善,开𬌗关闭,磨牙关系为中性,前牙拥挤解除。治疗后长期观察结果显示患者前牙覆𬌗覆盖维持良好。结论: 通过拔除前磨牙及应用$\begin{array}{l|l} 8 & 8 \\ \hline \end{array}$代替$\begin{array}{l|l} 7 & 7 \\ \hline \end{array}$可以有效地矫治大范围开𬌗,并在治疗后较长时间内维持前牙覆𬌗覆盖的稳定,但仍需长期保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形矫治实现前牙高效控根及磨牙近中移动1例
    唐清明, 潘林, 孙纪威, 龚士强
    2024, 27(6):  516-525.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7
    摘要 ( 30 )   PDF(14005KB) ( 27 )  
    目的: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内倾型深覆𬌗及$\left. {\overline {\, 5 \,}}\! \right| $近中中位阻生病例隐形矫治的全过程。诊治经过:28岁女性患者,在充分告知治疗方案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拔除$\begin{array}{l|l}4 & 4 \\ \hline 4 & 6 \end{array}$,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利用拔牙间隙解除上下牙列拥挤,控制上切牙牙根舌向移动,压低下前牙打开前牙咬合,近中移动$\left| \!{\overline {\, 78 \,}} \right. $。第一阶段治疗后期适时介入片段弓技术扶正$\left. {\overline {\, 5 \,}}\! \right| $同时排齐左下后牙,最后通过隐形矫治精调咬合。结果: 矫治疗程共29个月(54+34, 共计88副矫治器)。矫治后上下牙列排齐,前牙浅覆𬌗浅覆盖,右侧磨牙Ⅰ类关系,左侧磨牙Ⅱ类关系。结论: 隐形矫治方案中对前牙控根移动的精准化设计,灵活运用片段弓的优势,适时调整矫治技术,实现了高效正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托槽隐形矫治拥挤伴前突拔牙病例1例
    付轶凡, 文龙飞, 刘思颖
    2024, 27(6):  526-539.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8
    摘要 ( 8 )   PDF(13134KB) ( 1 )  
    目的:本文报道1例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规范化治疗骨性Ⅰ类拥挤伴前突的病例。诊治经过:在进行全面诊断、难度评估、方案设计及患者知情同意后,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拔牙矫治。技术要点为闭隙前对后牙进行支抗预备,闭隙中使用分步移动方式进行尖牙远移、切牙控根内收,设计过矫治以最大限度对抗“过山车”效应。结果: 治疗全程1次重启、总计73步,患者面型改善,咬合关系良好,未见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应在全面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支抗设计、垂直向控制、转矩控制与过矫治设计,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牙周炎伴继发错𬌗畸形的无托槽隐形矫治1例
    吉玲玲, 苗棣, 周勤, 钱甜, 王菲, 邹蕊, 郭昱成
    2024, 27(6):  540-556.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6.009
    摘要 ( 14 )   PDF(8687KB) ( 5 )  
    目的:本文报道1例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慢性重度牙周炎伴前牙伸长移位错𬌗畸形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探讨其临床效果。诊治经过:患者慢性牙周炎多年,并发病理性前牙移位、深覆𬌗、深覆盖。明确诊断及患者知情同意后,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对患者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后舌侧固定保持丝及压膜保持器保持。矫治期间定期牙周维护。结果: 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前牙压低,覆𬌗覆盖达正常水平,尖磨牙关系良好,全口咬合改善。牙周状况在正畸治疗中未发生明显加重。随访2年,正畸治疗效果稳定。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重度牙周炎继发错𬌗畸形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