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 2021, Vol. 24 ›› Issue (1): 1-15.DOI: 10.12337/zgkqjxjyzz.2021.01.001
• 译文 • 下一篇
曾文敏, 杨春雨 译, 于晓潜 审
Rossi Roberto, Ghezzi Carlo
摘要: 当牙齿拔除后,通常会呈现出牙槽嵴的缺损。近期的研究表明,通过软硬组织的重塑可使牙槽嵴缺损在体积上获得50%的修复。学者们曾提出多种外科技术用于纠正牙槽嵴缺损,但其治疗效果常常不稳定或是难以在日常诊疗中实施。一段时期以来,外科医生依赖于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技术,利用屏障膜保护血凝块,同时应用自体骨与不同来源的骨移植材料的多种组合来纠正牙槽嵴缺损。如果说人们对牙槽嵴水平缺损的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了一些指南,对垂直缺损和三维缺损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大约10年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商品化生物材料-一种由猪骨制成的胶原膜,称为骨皮质薄片,经证实对于牙槽嵴水平缺损和垂直缺损的治疗可靠有效且易于操作。本文的目的是回顾有关该材料的研究,并通过介绍三例复杂程度各异的病例来讨论该胶原膜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