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31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教学研究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立体几何与测量学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于海洋, 罗天, 孙纪奎, 赵雨薇, 李丹雪, 杨扬, 高姗姗
    2024, 27(1):  1-6.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1
    摘要 ( 86 )   PDF(2992KB) ( 64 )  
    数字化口腔修复学一直是国际口腔学界的前沿热点。从结果上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代表的口腔修复体制作端近十年来引入日益完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制作等已相对成熟;但在口腔修复临床端,除数字化口扫、面扫、虚拟美学分析、设计及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等分析设计阶段运用了部分数字化手段外,大部分操作尤其是不可逆操作还是以经验类比模型为基础,数字化应用远未成熟。临床端缺少对目标修复空间的三维几何分析、精准转移及校验,是目前制约数字化口腔修复学整体进步的瓶颈,究其根源就是还没有真正做到遵循立体几何与测量学来形成数字化修复所需的精密逻辑基础。本文将探讨口腔修复中的立体几何量概念及其在修复边缘区域的典型表征、测量方案等,并总结当前弱人工智能阶段下数字化口腔修复学的学科特点与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技术在重度磨耗咬合重建病例中的应用进展
    邓碧霞, 李思雨
    2024, 27(1):  7-12.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2
    摘要 ( 59 )   PDF(1665KB) ( 37 )  
    全口磨耗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牙齿表面的磨损。对于严重的全口磨耗患者,咬合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进行咬合重建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可在口腔扫描和分析、牙冠修复设计和制造、咬合分析和治疗计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还可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数字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技术、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综述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数字化方法在重度磨耗咬合重建病例中应用进展的参考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新进展
    顾晓宇, 蒋欣泉
    2024, 27(1):  13-18.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3
    摘要 ( 67 )   PDF(2043KB) ( 32 )  
    上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部缺损最常见的类型,但传统取模制作赝复体的方式操作复杂、修复效果欠佳。数字化技术为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不同学者的研究提出不同的数字化实现方式,都大大改善了赝复体的制作过程和临床效果,成为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利用万方数据平台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从上颌骨缺损的数字模型获取方式、赝复体三维设计、赝复体数字化加工、数字化种植辅助修复上颌骨缺损等方面对数字化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技术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各种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的联合应用,以及新材料制作赝复体的临床尝试。以多学科融合方式,以外形和功能重建的综合性修复为理念,为上颌骨缺损数字化修复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在固定修复中使用口内扫描和传统印模的5年返工率比较分析
    许志强, 王彬, 金地, 吴千驹, 肖云
    2024, 27(1):  19-23.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4
    摘要 ( 64 )   PDF(3144KB) ( 38 )  
    目的:通过对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近5年使用口内扫描和传统印模方式制作的固定修复体的返工率进行比较分析,为口内扫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近5年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to metal,PFM)全冠和全瓷冠的所有技工单,包括各种原因要求重新制作的返工单。将其分为口内扫描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又分为PFM组和全瓷冠组,分别计算各组的返工率,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将近5年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分为5组,分别统计各组返工率。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技工单50347单,其中传统印模组22619单(包括14356单PFM,8263单全瓷冠),口内扫描组27728单(包括6303单PFM,21425单全瓷冠)。本研究中总返工率为5.06%,其中口内扫描组返工率为4.01%,传统印模组返工率为6.35%;PFM组中,口内扫描组返工率为2.98%,传统印模组返工率为5.58%;全瓷冠组中,口内扫描组返工率为4.32%,传统印模组返工率为7.68%。近5年来,传统印模技工单逐年减少,返工率稍呈下降趋势;口内扫描技工单逐年显著增多,且返工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基于本院近5年数据研究表明,口内扫描法较传统印模法在固定修复中返工率更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固定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辅助前牙区多单位功能性精准修复1例
    李嘉鑫, 刘欣然, 岳源, 王敏, 郝亮
    2024, 27(1):  24-32.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5
    摘要 ( 57 )   PDF(14165KB) ( 40 )  
    目的:报道1例借助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进行下颌运动分析,实现前牙区多单位功能性精准修复的病例。诊治经过:借助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对患者修复前的下颌运动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旧修复体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制作诊断蜡型。临时修复后再次测量下颌运动数据以评估其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3个月后,换用最终修复体,并再次使用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进行下颌运动数据分析。结果:最终修复后,冠边缘适合性、邻面接触点、咬合接触及下颌功能运动良好。结论:借助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获取下颌运动过程中的相关精确数据,根据数据实现术前设计、术中调整、术后验证,可以在前牙区多单位修复中恢复良好的前牙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过渡性前牙修复1例
    李洁婷, 朱文昊, 王琳
    2024, 27(1):  33-43.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6
    摘要 ( 77 )   PDF(19177KB) ( 54 )  
    目的:本文通过报道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正畸前过渡性前牙修复的治疗过程1例,希望为较长期应用过渡性修复的材料和技术选择提供新的思路。诊治经过:患者女性,28岁,因右上前牙冷热疼痛5天就诊,并有对上前牙重新美学修复的需求。通过根管治疗缓解症状后,进行美学修复设计,制定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案,通过数字化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临时冠进行上前牙区过渡性修复,保证暂时修复体的耐久使用,并可以保存数据利于再修复。结果:过渡修复后1年,修复体完整,美观效果稳定,牙周塑形效果良好。结论:CAD/CA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可作为正畸前美学区过渡性修复材料,数字化过渡性修复利于后续正畸治疗及美学修复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修复联合咬合重建治疗牙列过度磨损1例
    张竞心, 邓久鸿, 熊鑫, 高姗姗
    2024, 27(1):  44-62.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7
    摘要 ( 94 )   PDF(34238KB) ( 74 )  
    目的:本文报道1例正畸-修复联合咬合重建治疗牙列过度磨损的病例。诊治经过:男性患者牙列过度磨损,咬合关系异常,对患者进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通过正畸排齐牙列,协调牙弓,使用数字化临时修复体稳定颌位,恢复咬合功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准确转移颌位,行正式修复。结果:患者咬合功能恢复,颌位关系稳定,面容及牙体外形和美观均有改善。结论:以咀嚼功能为导向,建立稳定颌位,结合数字化技术实现颌位关系精确转移,正畸-修复联合咬合重建使牙列过度磨损的患者最终恢复了口颌系统的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美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技术助力唇腭裂患者全牙列咬合重建1例
    杨帆, 刘敏, 衡墨笛, 王乔, 王时敏, 刘雪楠, 朱原, 王飞龙, 何云娇, 李曼, 刘云松
    2024, 27(1):  63-72.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8
    摘要 ( 60 )   PDF(16818KB) ( 34 )  
    目的:本文旨在报道1例在六阶段原则指导下、数字化技术辅助完成的唇腭裂患者的复杂咬合重建病例。诊治经过:通过完善的术前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使用上颌全牙列稳定𬌗垫确定颌位关系,制作甲基丙烯酸甲酯修复体进行临时修复。制作单层氧化锆全冠,复制临时修复体𬌗面形态来完成正式修复体,固定修复完成后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实现了美学和功能重建。结果:修复完成后患者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上唇丰满度得到了较好的改善。1年后复查,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状态稳定。结论:六阶段原则和数字化技术可帮助临床医师稳妥推进个性化的咬合重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及其修复工艺用于前牙残冠修复1例
    陈羽浓, 张献芳, 吴雨宸, 周曼莉
    2024, 27(1):  73-80.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09
    摘要 ( 44 )   PDF(12824KB) ( 23 )  
    目的:探讨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及其修复工艺流程用于残冠修复的优越性。诊治经过:选取上前牙残冠修复病例1例,采用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对残冠进行牙体预备,通过人工牙龈记录牙龈形态,制作带有光滑氧化锆穿龈颈圈的牙冠修复体在患者口内完成佩戴。结果:牙冠就位良好,边缘密合,色泽逼真。修复后3个月、6个月复查,牙龈位置稳定,牙周组织健康,获得了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结论:使用生物导向型预备技术配合良好的牙冠加工工艺能使残冠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波长激光联合治疗缝龈瘤后行全口义齿修复1例
    赵宁, 寇霓, 柳清华, 刘爽, 王海玲, 王畅畅, 胡书海, 李晓杰
    2024, 27(1):  81-87.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10
    摘要 ( 53 )   PDF(9416KB) ( 46 )  
    目的:本病例将探讨双波长激光联合治疗缝龈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全口义齿术后修复的临床效果。诊治经过:对68岁女性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明确治疗计划,联合应用掺铒钇铝石榴石(Er: YAG)激光分阶段切除病灶并行前庭沟加深术,掺钕钇铝石榴石(Nd: YAG)激光理疗,创口愈合后行全口义齿修复。结果:手术切除增生软组织,恢复良好后,行全口义齿修复恢复其咀嚼功能及美观。随访1年后未见软组织增生复发。结论:双波长激光联合治疗缝龈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创口愈合,免除缝合需求,能够满足术后修复要求,可为口腔软组织病变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研究
    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在牙体预备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王朝阳, 王一如, 徐剑浩, 邓淞文, 陈晓玲
    2024, 27(1):  88-93.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11
    摘要 ( 63 )   PDF(3202KB) ( 56 )  
    目的: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推广。方法:本实验以45名参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理论授课和操作示教,实验组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引导下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教学。通过体位姿势、边缘形态、点线角、聚合度、预备量5个方面对牙体预备质量进行评分考核。结果:全冠牙体预备考核成绩实验组(92.26±2.97)与对照组(89.91±4.20)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引导的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临床思考和实践能力,为最终培养出具有优异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口腔住院医师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住院医师牙体预备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钱锟, 李冰清, 余婧婷, 杨榕, 雍颹
    2024, 27(1):  94-98.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12
    摘要 ( 39 )   PDF(2415KB) ( 23 )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基础口腔全科住院医师使用虚拟仿真牙体预备教学系统的学习效果,并调查住院医师对该教学系统的评价及建议。方法:纳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22名住院医师,采用虚拟仿真牙体预备教学系统进行上颌中切牙烤瓷全冠牙体预备教学。比较不同临床基础住院医师学习前后牙体预备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前,两组住院医师牙体预备成绩差异有显著性(无经验组46.60±13.28,有经验组65.53±4.80,P=0.000),学习结束后,两组住院医师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无经验组72.94±1.96,有经验组75.10±6.01,P=0.437);住院医师普遍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对临床操作有促进作用,但是系统精准性有待提高。结论:虚拟仿真牙体预备教学系统可提高住院医师牙体预备水平,建议该系统在口腔住院医师牙体预备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固定修复数字化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杨博, 杨涛, 邓晓怡, 陈丹莹, 廖玲香, 申林汉, 李聆, 李晓岚, 洪筠, 滕伟, 王焱, 杨凌
    2024, 27(1):  99-105.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13
    摘要 ( 26 )   PDF(15724KB) ( 28 )  
    目的:探索开展口腔固定修复数字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建设。方法: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开展口腔固定修复数字化技术课程,通过教师评分结果结合学生反馈,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口内扫描评分结果显示学生对口扫技术总体掌握度较好;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对口腔固定修复数字化技术的理论、实验及实习课程兴趣浓厚,且较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结论:口腔固定修复的数字化技术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模式已基本建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口腔颌面缺损功能修复为中心的研究生课程整合设计与实施
    王婧, 袁京, 徐璐璐, 李亚男
    2024, 27(1):  106-110.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14
    摘要 ( 19 )   PDF(1647KB) ( 23 )  
    目的:通过以口腔颌面缺损功能修复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改进与提升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效果。方法: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根据以口腔颌面缺损功能修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研究生课程进行整合教学规划,并在2021年予以实施。具体方法是将与颌面缺损修复相关的课程内容(包括新技术、新进展)整合为两个模块进行授课,一是咀嚼功能与外形恢复模块,二是语音、吞咽与吮吸功能恢复模块。结果:课程整合教学后,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关联度、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考核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口腔颌面缺损功能修复为中心的分模块整合教学实施顺利,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阶递进教学在口腔固定修复教学中的应用
    李雪铃, 李湘霞, 肖雪, 洪筠, 黎艳珊, 杨凌
    2024, 27(1):  111-116.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4.01.015
    摘要 ( 42 )   PDF(2109KB) ( 35 )  
    目的:探讨三阶递进教学模式在口腔固定修复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为教学创新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理论授课-案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三阶递进教学模式,对《口腔修复学》固定修复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评价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三阶递进教学模式学生认可度高、学生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胜任力的教学目标。结论:三阶递进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口腔固定修复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