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31
    上一期    下一期

    主委寄语
    案例报告
    教学研究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委寄语
    抓好技师教育,实现修复工艺专业高质量发展
    佟岱
    2023, 26(2):  85-86. 
    摘要 ( 73 )   PDF(452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报告
    改良口内扫描直接印模技术在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中的应用1例
    毋育伟, 曹佳, 钱军, 杨力, 赵一姣, 王勇, 唐志辉
    2023, 26(2):  87-94.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1
    摘要 ( 209 )   PDF(22109KB) ( 108 )  
    目的 通过改良的扫描体增加特征数据点以提高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患者1名,采用iTero口内扫描获得牙列缺失患者多颗种植体的空间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设计制作上部修复体,并在患者口内进行试戴。结果 制作的修复体在患者口内实现了被动就位;通过X线片检查,修复基台和切削支架密合。修复12个月后的随访显示,修复体未发生螺丝松动或其他机械并发症,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结论 基于改良口内扫描获取牙列缺失患者的数字化印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替代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混合瓷贴面技术用于咬合重建修复1例
    任薇, 金春晓, 杨胜涛, 高姗姗, 岳莉
    2023, 26(2):  95-102.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2
    摘要 ( 171 )   PDF(27579KB) ( 151 )  
    目的 将混合瓷贴面技术用于咬合重建修复。方法 通过诊断及治疗设计,分控制疾病阶段、美学与功能恢复阶段和最终修复阶段完成治疗过程。结果 患者佩戴稳定咬合板后,咀嚼肌异常放电下降;运动稳定可重复;描记曲线形态平滑、流畅、对称。前牙蜡型同时改善美观与重建功能引导;后牙蜡型恢复牙合面形态并维持垂直距离,重建咀嚼功能。口内试戴临时修复体,获得了前牙良好引导、后牙咬合关系协调和双侧咀嚼肌肌力平衡。最终修复阶段,通过腭侧铸瓷贴面与唇侧长石质烤瓷贴面形成一体化混合瓷贴面用于修复前牙,后牙用铸瓷牙合贴面修复。检查显示正中咬合稳定,侧方运动为尖牙保护。治疗后1、3、6个月复查,口颌功能稳定,患者无明显不适,治疗后肌肉酸软的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混合瓷贴面为咬合重建的病例修复提供了新的前牙修复体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闭口式印模肌功能修整法解决全口义齿基托食物储留1例
    李娜, 刘侠, 李靖桓, 张孟然
    2023, 26(2):  103-106.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3
    摘要 ( 114 )   PDF(12712KB) ( 27 )  
    目的 解决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后牙磨光面食物储留问题。方法 利用闭口式印模肌功能修整法恢复义齿磨光面正确形态。结果 修整后的义齿减轻了磨光面食物储留问题。结论 闭口式印模肌功能修整法可有效指导技师完成义齿磨光面的正确形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数字化修复工艺技术在全口义齿复制中的应用1例
    王兵, 衡墨笛, 国丹妮, 潘韶霞, 国丽丽, 郭天皓, 屈健, 冯海兰
    2023, 26(2):  107-115.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4
    摘要 ( 150 )   PDF(72347KB) ( 200 )  
    目的 通过全口牙列缺失应用数字化复制义齿完成修复的病例,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传统方法,制作全口复制义齿的流程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模型扫描仪对旧义齿进行扫描,获取旧义齿的外形数据,使用五轴数控切削设备制作出蜡质暂时复制义齿;在患者口内重新确定垂直距离、颌位关系以及丰满度等;上牙合架完成全口义齿人工牙一对一替换;医师试排牙验证颌位关系,边缘整塑制取闭口式印模;技师灌制终模型,再次上牙合架调牙合,制作蜡型、装盒装胶、热处理,制作完成最终复制义齿;患者戴牙。修复治疗完成。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复制义齿顺利就位,美观效果好,固位力及稳定性好,少量调牙合即实现平衡牙合。复查无压痛,义齿咀嚼功能良好。复制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能力、舒适、美观及嚼碎功能等6个方面均高于96分。结论 对于长期戴用旧义齿无不适、对义齿咬合及外形满意、适合进行复制的患者,利用数字化修复工艺技术获取旧义齿表面形态,最终制作完成复制义齿。数字化复制义齿技术更利于患者尽快适应新义齿,减少患者临床就诊次数、简化临床和技工室操作步骤、优化修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临时修复体在前牙区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1例
    舒婷婷, 喻娜, 王园园
    2023, 26(2):  116-122.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5
    摘要 ( 112 )   PDF(5809KB) ( 58 )  
    目的 改善患者前牙粉白美学效果,达到较佳的疗效。方法 使用数字化技术,术前结合患者微笑照进行数字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h,DSD),术中使用数字化全程导板进行手术,术后即刻戴入提前制作完成的临时修复体,终修复时个性化获取临时修复体的穿龈轮廓。结果 较好地恢复了患者前牙区域的粉白美学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对于前牙区连续多牙缺失的延期种植修复患者来说,术后即刻戴入临时修复体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及保留牙间乳头,重塑牙龈轮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咬合重建病例的蜡型设计与口内实现1例
    刘鹏, 程石, 李靖桓, 邓宏燕
    2023, 26(2):  123-128.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6
    摘要 ( 133 )   PDF(7595KB) ( 51 )  
    目的 通过1例咬合重建病例介绍咬合重建过程中技师的制作过程。方法 选择1例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下颌牙齿重度磨耗伴上前牙修复体崩瓷的患者,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恢复垂直距离,诊断蜡型恢复牙齿的功能及形态,压模式牙合垫直接转换暂时冠,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复制暂时冠形态制作永久修复体。结果 最终修复完成后,检查患者发音、髁突轨迹描记仪,均达到满意效果。并在治疗后1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后复查,患者面形无异常,发音清楚,关节肌肉无异常,T-scan 检查咬合力分布均匀,前伸、侧方运动平顺无干扰。结论 该病例通过咬合重建的序列治疗,恢复了美观和功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切削树脂冠在正畸牙临时冠修复中的应用
    浦婷婷, 王时敏, 李晓利, 贾璐, 孙雨, 佟岱
    2023, 26(2):  129-136.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7
    摘要 ( 150 )   PDF(5238KB) ( 36 )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正畸牙临时冠制作时常用的手工堆积的光敏树脂冠改进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切削树脂冠,从而实现可完全复制牙冠形态的效果。方法 扫描临时冠预备体模型并设计临时冠,数控切削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树脂冠;送交临床口内试戴,调改合适后,返回技工室扫描,将扫描数据留存,以备再次需要树脂冠时可二次加工;将树脂冠返回临床并在患者口内粘固。对医师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评价。为验证用扫描数据可切削出与口内粘固的树脂冠(命名:Crown-01)完全一致的另一树脂冠(命名:Crown-02),本研究对二者进行了一致性验证;数控切削PMMA树脂盘,获得Crown-02,扫描两个全冠,进行三维偏差分析。结果 共纳入21例全冠,临床效果良好,医师问卷结果为牙冠固位满意度92.9%,戴入时间满意度100%,调改便利度满意度100%。Crown-01与Crown-02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032±0.064mm,方根值为0.129±0.063mm。结论 本研究探索的CAD/CAM切削树脂冠可满足临床正畸牙临时冠修复的要求,并在需要时可再次切削出与原树脂全冠完全一致的树脂冠,从而有利于正畸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扫描牙合叉咬合印记转移模型至虚拟牙合架的技术探索
    董博, 杨兴强, 任薇, 王鹤云, 岳莉, 杨胜涛*
    2023, 26(2):  137-144.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8
    摘要 ( 109 )   PDF(13797KB) ( 59 )  
    目的 介绍一种通过扫描牙合叉上的咬合印记直接将工作模型空间关系转移至虚拟牙合架的新技术,从而提高模型相对于铰链轴空间位置关系的转移精度,简化传统的面弓转移及上牙合架的流程。方法 将万向关节锁定的带有上颌咬合印记硅橡胶记录的牙合叉固定于转移台,使用模型扫描仪扫描牙合叉上的咬合印记,利用软件匹配咬合印记与上颌模型数据以获得上颌模型在虚拟牙合架中的位置关系,再使用含有咬合关系的上下颌模型数据将下颌模型匹配到虚拟牙合架中,从而将模型位置关系转移到虚拟牙合架。结果 成功实现上下颌工作模型的虚拟转移,同时减少了将模型转移到实体牙合架的传统操作步骤。结论 利用牙合叉上的咬合印记将模型空间关系转移至虚拟牙合架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此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转移牙合架时人为操作的误差,有利于提高虚拟牙合架转移的效率与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研究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的模式思考
    刘畅, 李娜, 李靖桓
    2023, 26(2):  145-148.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09
    摘要 ( 87 )   PDF(738KB) ( 35 )  
    目的 使用数字化义齿设计软件辅助开展口腔修复工艺的线上教学工作,讨论线上教学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高口腔修复工艺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2022年参加课间实习的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9名2018级学生为线上教学组、22名2017级学生为传统课堂教学组,对比两组阶段考核成绩、收集学生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在理论知识考核中,线上教学组成绩略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中,线上教学组成绩低于传统课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字义齿设计软件结合线上教学对理解知识点有帮助。结论 线上教学不能替代线下教学工作,但可以结合数字化技术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数字化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王晶, 徐曼, 王俊莹, 杨德武
    2023, 26(2):  149-153.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10
    摘要 ( 129 )   PDF(807KB) ( 47 )  
    目的 探讨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数字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五年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20 级35 名学生为观察组,2019 级35 名学生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参与度和评教结果等。结果 观察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技能实操考核、素质评价成绩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t=3.876,t=3.932;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活动的完成率、参与频次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6,t=4.306;P<0.05);观察组学生自我价值评价个人技能、方法能力、内驱力、职业素养评分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1,t=4.843,t=4.512,t=5.769;P<0.05)。结论 基于优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数字化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在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应用
    王鹤云, 张倩倩, 杨兴强, 董博, 任薇, 岳莉
    2023, 26(2):  154-159.  DOI: 10.12337/zgkqjxjyzz.2023.02.011
    摘要 ( 154 )   PDF(18865KB) ( 118 )  
    目的 探讨数字化在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将临床案例与知识体系进行匹配,模拟完整的临床过程,学生同时自主进行病例收集、整理和制作。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字化技能培训和病例讨论。结果 参与课程的2017~2019级共56名学生期末综合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与课程后期末综合成绩显著提高,对课程安排、教学计划设置等满意度较高,数字化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能力均有提升。结论 在实践教学中与临床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建立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腔数字化修复思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