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新进展
    国际指南
    临床新技术
    优秀病例
    教育研究
    人才培养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临床新进展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研究进展
    王雨田, 黄国栋, 刘子建, 刘宏伟
    2022, 25(3):  129-135. 
    摘要 ( 65 )   PDF(627KB) ( 54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一种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可进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其癌变率约为10.4%。OSF癌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咀嚼槟榔、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吸烟、饮酒等。在OSF癌变进展中起作用的分子包括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免疫相关分子、细胞增殖黏附相关分子等。OSF随访中应重点关注其癌变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指南
    口颌面疼痛国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一版)(一)
    曹烨, 雷杰, 刘木清, 徐啸翔, 闫志敏, 张敏娟, 傅开元
    2022, 25(3):  136-143. 
    摘要 ( 91 )   PDF(443KB) ( 90 )  
    每个医生都要面对患者的疼痛主诉,口腔医生对很多临床疼痛问题往往是“手到病治”,根本无需用药。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疼痛问题,有时感到很困惑,有时也会因误诊而错误地治疗。如果对每一次患者的疼痛主诉都能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诊断,我们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我们推荐的第一版口颌面疼痛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Orofacial Pain,ICOP)将提供这样的一种工具,它详细列出了口颌面部的几乎所有可能的疼痛,并提出了确切的诊断标准。相信对每一位口腔医生都会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新技术
    利用颊脂垫的三明治修复技术即刻修补口腔上颌窦瘘
    李晨曦, 帕热克江·帕塔尔, 于鹏, 龚忠诚
    2022, 25(3):  144-149. 
    摘要 ( 91 )   PDF(684KB) ( 51 )  
    目的:评价应用颊脂垫的三明治修复技术,对同期修补由拔除上颌牙齿造成的上颌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2014年09月到2021年05月收治的上颌阻生牙患者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43岁。完善锥形束CT等相关常规检查后,全麻下给予阻生牙拔除,且采用以颊脂垫为主的三明治技术对并发的上颌窦瘘行一期即刻修补,对术后疗效进行前瞻性评估。结果:共计右侧口腔上颌窦瘘5例,左侧口腔上颌窦瘘2例,均为拔牙时并发,行三明治修补术后,全数修复成功(100%)。术后未诉上颌窦炎、伤口感染裂开等不良情况,随访1个月、3个月记录术区愈合良好。结论:利用口腔黏膜邻近瓣转移,并联合颊脂垫及脱细胞真皮的三明治修复技术,对口腔上颌窦瘘的修补效果稳定,愈合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秀病例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显微根尖手术一例
    董栩, 宋东哲, 徐欣
    2022, 25(3):  150-156. 
    摘要 ( 54 )   PDF(760KB) ( 67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endodontic-periodontal lesions)是指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连通。显微根尖手术是实现疑难牙髓根尖周病患牙保存的重要手段。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尖手术远期预后较牙周健康患牙差,牙周炎症控制与组织再生是影响其远期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因和骨缺损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与方式,尽可能提高患牙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上第一磨牙牛牙症根管再治疗1例
    刘晓斌, 陈泽源
    2022, 25(3):  157-162. 
    摘要 ( 103 )   PDF(720KB) ( 62 )  
    本文汇报1例左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的根管再治疗以及冠部修复。通过分析牛牙症的解剖变异特点,强调CBCT术前检查的必要性,以及其对于根管治疗过程中完善感染控制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结合牛牙症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分析术后冠部修复方式的差异,从而为此类患牙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二前磨牙罕见四根管治疗一例
    刘聪, 秦鹤嘉
    2022, 25(3):  163-168. 
    摘要 ( 55 )   PDF(667KB) ( 46 )  
    下颌第二前磨牙经常表现出多变和复杂的根管形态,是最难进行根管治疗的患牙之一。对根管形态充分了解,对髓室底的恰当评估,以及对影像学检查的认真解读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口腔手术显微镜及CBCT的应用为下颌第二前磨牙变异根管的寻找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本病例就一例下颌第二前磨牙四根管治疗过程做一报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侧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再治疗及要点分析
    王玮, 王可境, 梅笑寒, 王丹
    2022, 25(3):  169-173. 
    摘要 ( 56 )   PDF(936KB) ( 48 )  
    下颌第二磨牙因其根管系统复杂多变,且位于牙列后部,视野较差,操作空间受限,较易出现医源性的损伤造成根管治疗失败。本文报道了一例下颌第二磨牙因根管遗漏和远中重度弯曲根管台阶形成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计划制定以及完善的治疗,使得患牙的根尖周病变愈合,有望在口腔中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畸联合多学科治疗牙列重度磨耗伴磨牙缺失和牙周炎一例
    赵华翔, 于敏, 李峥, 刘云松, 贾培增, 侯玉霞, 林久祥
    2022, 25(3):  174-179. 
    摘要 ( 79 )   PDF(679KB) ( 60 )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多学科治疗牙列重度磨耗伴磨牙缺失和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53岁男性患者,全口牙列重度磨耗,慢性牙周炎,26缺失,上下前牙散在间隙,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右侧磨牙远中关系,双侧尖牙中性关系,下中线右偏。治疗目标为以健康功能为主导兼顾美学。治疗策略为利用轻力关闭前牙散在间隙,纠正前牙深覆盖;平导+摇椅弓纠正前牙深覆牙合;前移27,关闭26缺牙间隙;最后进行全口咬合重建修复。结果:该病例经正畸治疗后,建立了稳定的功能性咬合,为咬合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研究
    口腔正畸医师继续教育“导师制”带教模式的设置探讨
    刘晓默, 柳大为
    2022, 25(3):  180-183. 
    摘要 ( 47 )   PDF(527KB) ( 51 )  
    专科进修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医师职业发展。口腔正畸专科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一般作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后的专科课程,医师对于正畸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较高。北大口腔医院正畸科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承担医学进修培训职责,来科进修医师累计超过500人。针对正畸学科发展新进展、医师临床新需求,北大口腔医院正畸科在进修医师培训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模式,倡导理论学习、学术研究和临床特色有机融合,改革教学和考核方式,全方位提升医师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视化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外科技术在正颌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夏亮, 蔡鸣,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2022, 25(3):  184-187. 
    摘要 ( 46 )   PDF(631KB) ( 45 )  
    目的:探讨可视化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外科技术在正颌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将颌骨畸形病例CT录入三维重建软件,可视化三维重建颅颌面骨、牙列、下颌神经等,以三维立体方式清楚地展示其相对位置关系,并通过三维重建模型进行牙列匹配及颌骨分割,可视化演示虚拟手术中颌骨的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实习学生中选取50人,随机分为三维重建模型外科学习组和传统教学组 2 组,每组各 25名学生,分别进行正颌外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手术操作的临床教学,并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综合实践考核及问卷调查,采用 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学生在正颌外科学相关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但三维重建模型外科学习组在综合能力考核中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维重建模型外科学习组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及兴趣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通过可视化三维重建模型外科进行临床教学,加深了学生对颌骨畸形正颌外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手术虚拟实践的理解,显著提升了学习兴趣。运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数字化虚拟手术示教教学提高了正颌外科学教学效果,学生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
    口腔医学创新型博士后培养项目的实践及探讨
    张曼, 杨旭
    2022, 25(3):  188-192. 
    摘要 ( 32 )   PDF(455KB) ( 45 )  
    人才的发展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石,博士后培养是我国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积极探索创新型博士后培养项目,将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博士后研究相融合,培养医疗教学科研全方位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本文介绍口腔医学创新型博士后培养项目的内容及实施方法,分析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并深入探讨,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